笔趣阁>大唐协律郎> 唐代科举轶事几则

唐代科举轶事几则(第3页)

作者:衣冠正伦

推荐阅读:仙子倒追解锁神级身份我独断万古快穿以后,她马甲掉了一地吃热芭软饭,开局花光她的小金库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凡人修仙:开局十倍修炼时间大衍苍生诀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快穿系统 渣男自赎攻略灵气复苏:废土第一仙缝阴尸,镇鬼祸半岛小行星地球第一猛男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鸣人的九尾表哥AI仙纪元凡人穿越修真传剑影寒梅啸九幽斗破面具人剑胆琴心江湖行相府嫡女重生开启了抄家

一秒记住【笔趣阁 https://www.zwsm.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儋孤寒,鲜有知者。”
    沈询不敢违拗其母之意,于是放沈儋及第。
    这是作为考官,公然选拔同族子弟及第的一个例子。
    跟这个沈询还有联系的那就是唐代著名的科场浪子温庭筠了,温庭筠号称温八叉,言其才思敏捷,一叉手便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
    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
    山北沈侍郎(询)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
    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
    或曰潜救八人矣。
    另外,唐宋时期由于科举考题范围比较广泛,有的考生不知题意、或者不知典故出处,还可以向考官进行询问,这被称之为“上请”
    。
    宋朝,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亲自考试进士,出《卮言日出赋》为题,孙何等考生不知道出自何处,就都去求皇帝指示,太宗告诉了他们大意。
    唐代科举仍在展期,故而在制度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而且当时的科举在整个典选机制当中也并不属于最重要的选才仪式,所以朝廷对此重视程度并不高。
    盛唐国子监祭酒杨玚便奏道:以流外及诸色仕者岁二千,过明经、进士十倍。
    唐代流外及诸色入仕每年有两千多人,而进士、明经每年取士不过一两百人,具体在进士科中,每年不过一二十人而已,远称不上是主流的仕进途径。
    而且即便科举及第,大部分也不能直接解褐任官,还要经历长达数年的守选。
    在科举常科之外,唐代还有吏部所主持的铨选、吏部科目选,皇帝下诏特旨举行的制科考试,这些才是更加重要的选士典礼。
    比如书中所写到的苗晋卿,其人在天宝年间曾经担任吏部侍郎而主持铨选。
    天宝二年,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到吏部候选。
    吏部侍郎苗晋卿与宋遥因张倚正受玄宗宠信,欲攀附于他,便在录取的六十四名官员中将张奭列为第一。
    时人都知张奭从不读书,因此群议沸腾。
    前蓟县县令苏孝韫告知安禄山,安禄山则趁觐见之时奏与唐玄宗。
    唐玄宗亲自在花萼楼测试,录取官员能通过考核者只有十之一二,张奭则直接交白卷。
    唐玄宗大怒,将苗晋卿、宋遥、张倚一同贬官。
    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
    有关唐代的科举和其他选士途径的相关著述也有很多,文中描写仍然很粗浅,一些当时社会的独特元素限于剧情本身没有充分的展现,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自行搜索。
    有关行文节奏偏慢的问题,一则我个人思路和笔法不太适应快节奏的推进剧情,二则盛唐中期一些人事线索共同导致了天宝年间的内外政治局面,一些流传甚广的解读又很粗暴和浅薄,写起来忍不住想要去反驳、去拓展。
    总之,影响到了大家的阅读体验,真的很抱歉。
    接下来尽量把相关的背景内容融入剧情,融入不了的就适当切割,确保剧情的进展流畅。
    感谢大家的支持,祝生活愉快!
    !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